【编者按】张洁珣,1934—1936年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初中。十四岁参加革命,十六岁参加中国共产党,十八岁任中共南宫县委宣传部长。曾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六、七、八届委员。
特殊家庭培育了爱国种子 |
1922年,张洁珣出生在河北霸县离县城十八里地的东高各庄的一个大家庭,在10个兄弟姐妹里她排行老六。父亲毕业于保定师范学堂,在霸州城里教书,做过小学教员和校长。父亲知识渊博,还精通中医,会开药方;性格散淡,态度开明,支持弟妹和子女进学堂念书。张洁珣的姑姑张秀岩是李大钊在北京女高师教书时的学生,李大钊讲授《国家和私有财产起源》、《唯物史观》、《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对其有深刻影响,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推选为学联平津联络员,结识周恩来、邓颖超等同志,也是革命烈士郭隆真的挚友。张秀岩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早期的共产党员,李大钊称赞她是“我在女高师学生中的入党的第一人”。在张秀岩的影响下,这个家庭有十个兄弟姊妹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毛泽东在延安“七大”期间,曾赞扬张秀岩说:“你改造了一个家庭。”张洁珣就是这个家庭中随姑姑投入革命洪流的一个。 |
少年时代张洁珣就接受姑姑张秀岩的革命思想教育,萌发了最初的爱国理想和热情。姑姑有一书架,上面摆放着《左派幼稚病》、《国家和革命》等书籍;那时家里生着一个洋铁炉,每到晚上,孩子们便围坐在一起,吃着水萝卜、花生,听姑姑讲红军领导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和长征的故事;讲石评梅的故事;讲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道理,这些书、故事和道理让张洁珣觉得既新鲜,又惊奇。在姑姑的指挥下,大家还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跟着她学唱国际歌。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张洁珣便知道有一种社会叫共产主义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她向往那个社会,希望那个社会早点到来,也盼望着为那个美好愿望的实现做一些事情。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洁珣九岁多,开始在姑姑的指导下,和哥哥姐姐一起参加一些地下革命工作。因为还是个小学生,不太引人注意。深夜,张洁珣和哥哥姐姐们悄悄地将一些革命标语贴到大街小巷,把传单塞进人家门缝。姑姑在和地下党接头,在中南海公园、北京图书馆、会馆等地和组织会面时,因她年纪小,一个小孩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经常带着她,作为掩护。有一次,姑姑接头,已经过了时间,还不见来人,姑姑非常着急,自言自语地说:“不会出什么问题吧!”张洁珣问:“老姑,您说是谁吗?”姑姑说“是”,张洁珣说:“老姑,您记错了!不是今天,是明天!”就这样,少年时代的张洁珣没有在家里做大小姐,而是认定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并选择它作为自己的理想。从此,张洁珣开始了她充满坎坷荆棘但又绚丽多彩的人生。 |
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
1934年9月,张洁珣以师大附小第三名的成绩被保送上北京师大附中(当时的附中男女生兼招,之后的1935年停招女生)。和她同班的有黄甘英(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王光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刘少奇夫人)、叶宜敬(即叶群,林彪夫人)、李菊萍(即黎频,李德伦之妹,人艺演员)。 |
张洁珣在初一时,学习用功刻苦,成绩优秀,尤其作文,深得老师好评。尤其难得的是,小小年纪,她目光敏锐,思想深刻。还在她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以中秋节为题写作文,她看见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异,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不合理,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 |
当时的师大附中,以师资水平高、教学水平高而享誉全国。李澄之是公民课教师,非常具有爱国主义思想,他在课堂,满腔忧愤、满腔激情地对学生们讲“九?一八”国耻、讲五卅惨案、讲济南惨案,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这些话语,深深印在张洁珣的记忆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深深植根心中。她对自己说:坚决不做亡国奴! |
从第二学期起,张洁珣不再专注于读书学习了,经常在她不认为重要的科目课堂点名后悄悄溜出教室,到学校所在地南新华街的救国会去,救国会高年级的同学们经常在一起印制救亡传单。张洁珣也偷偷跑来帮忙。 |
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主义。 |
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 |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其时,正在附中上学的哥哥张骐,哥哥张骁(即张文松,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参加游行活动(附中共有四人参加)。张洁珣对哥哥们的行为,内心充满了羡慕和渴望,只是年龄还太小,家人没让她参加。 |
接下来的12月16日,北京学生再次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当游行队伍经过师大附中时,张洁珣忙前忙后,跑上跑下,给队伍送水,送食物。自告奋勇,参加学生抗日救国会宣传股工作,担任宣传干事;并积极筹备“南下宣传”工作,只因年纪太小未能成行。 |
1936年2月,北京师大附中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附中分队,张洁珣成为最初70多名队员中的一员,附中成为当时北京中学当中民先队员最多的一个中学。 |
1936年3月31日,为河北高中学生郭清被捕惨死在监狱中而向当局抗议,北京学生举行三·三一抬棺游行。张洁珣和附中民先队员参加,队伍从二十七中出发,行至东华门,遭遇反动军警的包围,他们手持水龙,挥舞大刀,冲散了游行队伍。张洁珣和同学郝诒谋跳过筒子河桥,逃进百姓家中才得以脱身。 |
从1936年上半年起,张洁珣每星期天都和民先分队成员出城,到关厢、到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他们唱救亡歌曲,散发救亡传单,讲东三省沦亡的悲痛,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每每听者如堵,大家群情激愤,情绪受到极大鼓舞。张洁珣还和民先队员到南苑学习打游击,为有一天上前线做准备;他们还成立读书会,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
到延安去 |
1936年下半年,张洁珣转学到华光女中,担任华光女中民先分队队长,积极发展新队员,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6年,组织华光大批同学参加一二·一二大游行,声援绥远抗战、百灵庙大捷。随着中国共产党由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拥蒋抗日政策的改变,张洁珣积极响应中共北方局“扩大宣传,争取群众”的指示。 |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张洁珣和民先队员上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学习上前线救护伤员、深入医院慰问伤员。队员们唱歌、演戏,他们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 |
一个中学生,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头,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升学、自己的学业,而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爱国活动上。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到前线去,到抗日的最前线去。她要以最直接的方式为抗战做出贡献。 |
1937年8月,二十九路军撤出北京,民先队员也开始撤出。二哥张骐已和天津的党员去了延安。地下党决定让三哥张骁、黄甘英和张洁珣留下来做地下民先工作。1938年,张洁珣决意要去延安,和张骁、黄甘英一起,偷偷离开家里去了天津。在天津呆了一个半月,张洁珣由二姐张洁清(北京师大附中毕业考入女师大,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后成为彭真夫人)介绍,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经姚依林同志批准,1938年7月,16岁的张洁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姚依林同志很希望张洁珣、黄甘英能留下来,在天津搞地下电台。在英租界小白楼(白俄公寓),姚依林拿着发报机,教她们收发报。但是,张洁珣和张骁、黄甘英依然坚决希望到延安去。 |
在冀南抗战前线 |
1938年8月中旬,经地下党领导同意,张洁珣一行终于踏上了奔往延安的路程。她们从津浦线到达泊镇地下交通站和刘建章(后任铁道部部长)接头。但是,刘建章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张洁珣,也改变了她们的行程。刘建章说:延安是全国抗日的中心,但是是抗日的大后方,冀南是抗战前线,太需要知识分子了,就留在冀南吧! |
张洁珣希望留在前线,投入到火热的战斗生活,于是他们来到了景县冀南区党委党校学习,准备参加平原游击战争。 |
冀南抗日根据地在河北省南半部,由于地处平原,没有任何天然屏障,战争形势非常险恶。每个人随时都准备跑敌情,要学会骑马。也都准备了一套口供,随时准备被捕,被捕后如何应付敌人。 |
1939年,张洁珣在太行晋冀豫党校学习半年以后,很快回到冀南,投入到具体的抗战工作中。1939年年底分到南宫县区妇女救国会工作,成立妇女自卫队;南宫盛产棉花,家家有织布机,就组织妇女纺线织布,做军服军鞋。自己也学会了织布,纺线。妇救会举办妇女识字班,对妇女进行扫盲和爱国主义教育;还参加了扩军工作,动员妇女送子、送郎参加八路军。不久,由于出色的工作,张洁珣很快就调到县委任民运部长,负责妇救会,青救会,农救会工作,旋任县委宣传部长,时年18岁。 |
敌人经常扫荡,战争环境险恶。张洁珣的战友,组织部长,敌工部长被捕,牺牲的战友很多;哥哥张骁也被顽军被捕,差点活埋,在最危急的关头才得以被救。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吓到张洁珣,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早在太行党校学习时,在延安的姑姑张秀岩托中央巡视员荣高棠带信,要她去延安后方,但她坚决要回冀南前线;二姐张洁清已和彭真在晋察冀北方分局结婚,捎来信件要她去晋察冀,但是张洁珣坚决要在前线,她不惧危险,不需照顾,要自己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 |
有一次,县委在老乡家开会,当晚没有转移。第二天拂晓,日本鬼子包围了村庄,进村搜捕。张洁珣住在一老乡家中,早上天刚亮,就听见有人砸院门声。老乡从门缝一看,是两个日本鬼子,赶紧回来叫张洁珣起来从院中猪圈旁的夹缝中跑出去,刚跑,鬼子就已经把门砸开闯了进来。张洁珣跑出院子后不知哪里有敌人,正在张望的时候,幸亏有一个挑水的老乡路过,告诉她敌人到那边搜索去了,让她往另一边跑。跑到一个胡同,有老乡开门把张洁珣叫到自己家里,躲过一劫。 |
因为敌人经常扫荡,平原无险可据,只能挖地洞。敌人扫荡时,钻进地洞,上面盖上席子、土。洞里没有光线、缺少氧气,多的是蝎子,时间长了,人只能在出气口轮流换气。有一次躲敌情,张洁珣和黄甘英在地洞里差点憋死。 |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女战士比男同志更多一种艰难困苦,这就是在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孩子。嫂子黄甘英(黄和哥哥张骁在战火中结成革命伴侣)在生孩子后的第四天,为了躲避扫荡,把孩子抱到老乡家中寄养,就在天寒地冻中随地委机关行军,过敌人的封锁线。后来落下了一身的病,孩子也没有找到。看到这些,性格坚强的张洁珣下定决心在抗战期间不结婚,这让很多明里暗里喜欢、追求她的人无可奈何,被同志们戏称为“抗后派”。 |
“我是他的未婚妻” |
1942年9月,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贾庭修到冀南二地委去了解情况,途径冯召村时不幸被捕。敌人用枪托打、炭火烤,逼她说出枪支、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下落,但她坚持说自己只是一名小学教员。党组织决定派张洁珣回北京,找她的二叔张璧,设法营救贾庭修。1943年春,张洁珣回到北京,找到二叔张璧。张璧出身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曾经追随蔡锷讨袁,被封为北方招讨使。1924年,与冯玉祥、商震等一起发动北京政变,曾出任北京警察总监,参与驱逐溥仪出宫。他和国民党、日本人有联系,也和共产党有联系(抗战开始后,党做张璧的工作,聘请他为晋察冀参议员,张派自己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张璧是青帮大字辈,和黄金荣杜月笙同辈,算起来,比蒋介石还高一辈。张洁珣做叔叔的工作,劝叔叔要暗中帮助共产党、地下党。在张璧的帮助下,终于使贾庭修得以释放。 |
由于抗战形势发生了变化,党组织决定让张洁珣再次回到北京做地下工作,为抗战的胜利到来做准备。 |
在北京,张洁珣积极作地下党工作。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地下党员、张洁珣在北京师大附中的同学郝诒谋被日本人逮捕,判处七年徒刑。郝诒谋当时是燕京大学学生,是燕大党支部书记,秘密做学生工作;燕大被封闭后,转学到北大。郝家父母年迈,时由张洁珣陪同,一起去探监。当时日本人为了减少开支,规定犯人家属一个礼拜可送两次饭。张洁珣经组织同意,给他送饭。探监时,因为张洁珣年轻貌美,总是受到看守的盘查刁难,他们逼问张洁珣和犯人是什么关系?张洁珣大声告诉他们:我是他的未婚妻!每礼拜张洁珣给郝诒谋送饭,在口袋夹层里夹信,告诉外面的消息,鼓励他要坚持。在郝诒谋患难中,真诚纯洁的张洁珣向他表露心迹:安心等你出狱! |
在日本即将投降前的一个月,郝诒谋在1945年7月被取保释放,俩人于1946年5月结为夫妻,继续在地下党工作,直至迎来了北京的解放。 |
张洁珣受家庭影响,幼小年龄即负救国之志,少女韶华,驰驱抗战前线,历尽艰难,正是:许身报国意如何?女子柔肩亦堪磨。学运岂言人幼小,抗宣还赖志嵯峨。投笔平津天远大,策马晋冀地开阔。抗战烽火连燕赵,河山处处战士多。 |
附记 |
北京解放后,张洁珣被党组织分配到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工作,曾任市妇联秘书长、市政协委员。1949年参加了北京市封闭妓院、解放改造妓女的工作,是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的负责人之一。1961年5月,张洁珣被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大姐调到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工作。1963—1966年曾担任全国妇联派驻国际民主联任书记处书记(驻地在柏林)。 |
1966年文革开始,因二姐夫彭真受诬陷被株连,张洁珣被关在机关监狱达八年之久(她的亲人被迫害关押的共八人。彭真、张洁清被关九年;姑姑张秀岩被关押后,1968年12月含冤惨死在秦城监狱;哥哥张骐、哥哥张文松、三嫂黄甘英被关秦城监狱八年;张洁珣、郝诒谋夫妇被关在各自机关监狱。这八人,除张秀岩、彭真外,均为师大附中毕业生)。张洁珣被戴上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等多项帽子,曾多次遭到斗争、逼供。但是,张洁珣在文革期间,没有说过一句假话,没有承认任何莫须有的罪名,没有写过一次认罪书、悔过书、检讨书。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坚强无畏的本色。 |
(根据对张洁珣校友的采访编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