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产精国品免费入口网页_100款禁用黄免费a尿道口_忘忧草仙踪林仙二区蜜芽

从附中走出的科学大师——钱学森

编者按:钱学森,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1923年一1929年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赴美留学时师从大师冯·卡门。1950年辗转回国后,曾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工作领域极为广泛,成就卓著,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尤其是军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颁奖大会上接受师大附中学生代表献花。

1989年6月29日,在纽约召开的“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上,主持者把国际理工界最高奖赏小罗克韦尔奖章颁发给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时赋予他“世界级科学技术与工程名人”称号。当时全球仅有16人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钱学森是第一位中国人。


同年8月7日,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握住钱学森的手,热情祝贺说:“您是中国人的骄傲!”钱老在答辞中表示:“我骄傲是一个中国人。”


1991年,老人整八十岁,在接受国家的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时,他说过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回顾年轻时赴美国学习,他说当时“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科学技术学到手,而且要证明我们中国人可以赛过外国人,达到科学技术的高峰。”他认为自己一生中最激动的要数那一件事:在他经过二十年留学进修,行将返回祖国时,他把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和一大本自己编写的物理力学讲义送给他的导师,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航空技术权威冯·卡门,冯·卡门很有感慨地说:“在学术上你现在已经超过了我!”


在北京师大附小他给大家讲飞镖飞得又远又稳的秘密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钱学森那种一心一意为中国人争气的豪情壮志,那种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顽强毅力,就是从北京师大附小(建国后的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和北京师大附中这块肥沃的园圃中萌生的。


钱学森祖籍浙江,父亲钱均甫,母亲章兰娟,夫妇品格端方。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生在世纪之初新风劲吹的大上海。


钱均甫年轻时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赴日本攻修教育学,民国成立后受聘于教育部,于是举家迁移来到北京。当时钱学森只有三岁。


1917年,不满6岁的钱学森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班里,他的年龄最小,个头也最矮,坐在第一排。小小年纪的钱学森,记着“学习知识,贡献社会”的家训,认真听讲,尊敬老师,遵守纪律,是班里公认的优等生。


师大附小是当时教青部“吸纳世界最新学理加以试验,为全国小学改进之先导”的一所具有研究和试验性质的小学,聘请水平高、素质好的教师任教,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许多新内容,革新而务实,严格而得法。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培育了钱学森沉静、温和的性格,认真勤勉的精神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那时候,钱学森在课余时间,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掷飞镖。飞镖是用硬纸片折叠成的,头部尖尖,有一对向后掠去的翅膀,飞起来像是燕子。飞镖人人会做,但每次比赛,钱学森的飞镖飞得又远又平稳,三个人、五个人、七个人比试,他总是拿第一。


“咦?怎么弄的,你?”“嘀!有什么鬼门道呀?”小伙伴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有的就拿过他的飞镖“研究”起来。


钱学森见同学那么认真,便拿过两个飞镖比较着说:“你看,这地方的线得叠正;两边儿得平衡。”大家细看他做的飞镖,所有的边、角、棱一律规整对称,丝毫不差。同学们禁不住啧啧赞赏。“怎么扔也有关系。”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天空望望,半身侧转,甩手一投,只见那镖冲向高处,转头画起大弧来。于是引出伙伴们一片欢呼。


这时,学校的自然课老师从同学们身边走过,让钱学森给大家讲讲他的飞镖飞得又远又稳的秘密。他用很低的声音说:“我的飞镖也经过多次失败,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改过来的……”自然课老师听完后,很高兴地说:“小小飞镖,这里面有科学。钱学森同学经过动脑子琢磨,从失败中摸索出飞镖的折叠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条是保持平衡,一条是减少阻力,并且能巧妙地借助风力和浮力,这样,才能飞得又远又稳。大家说对不对呀?”“对!”同学们齐声回答着。


老师心中不由思忖:这个小同学好聪明啊,他似乎已经懂得某些空气力学的常识了。他不禁摸了摸钱学森的头,赞叹说:“好禀赋!”


钱学森听说过学校里有位很活跃、很热情、讲演又很好的女教师,只是他当时还不晓得那老师的名字叫邓颖超。直到四十多年以后,他们在一次宴会上谈话,才恍然知道彼此曾经在一个小学校里生活过。


“说起旧事,我还非常怀念我的母校北京师大附中”


1923年,钱学森十二岁时完成了小学学业,他考上了北京同样著名的模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当时中学学制刚改为初高中各三年。钱学森在这里整整生活学习了6年,度过了他人生重要的阶段。他是这所中学培养出的许多杰出人才中的佼佼者。


钱学森对附中怀着深重诚挚的感情,他的智慧之窗和志气之窗均是在这块优异的园圃中开启的。他后来说:“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一个问题压在心上,就是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的确,那一时期的中国风起云涌,多少志士仁人为国家命运奋斗牺牲。”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


师大附中的校训是“勤、爱、诚、勇”四个字,钱学森入学时校长是著名进步教育家林励儒。在他领导下,附中的教与学弥漫着民主、开拓、创造的良好风气,可谓动乱年代得天独厚的一片沃圃佳苑。


在师大附中的六度春秋,他得到的是理想雨露,是沃土和辛勤热诚的园丁。少年钱学森在这个优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起来。


正是在这一时期,钱学森努力向学,立志要为中国、为中国人争光争气的人生观形成并臻于成熟。


钱学森自幼挚爱科学,他喜欢数学、物理课。他铭记教几何的傅钟荪老师的话:“公式公理,定义定理,是根据科学、根据逻辑推断出来的,在课堂如此,到外面如此;中国如此,外国―既使到火星上也如此!”当时他便认识到,真理的彻底性,科学的无止境,就是如此高尚而纯粹的境界。


博物老师的名字叫李士博(名约),他教给学生的“矿物硬度歌诀”,依序十种,合辙押韵。学生们记得多么牢固呢?附中举行八十周年校庆,七十岁的老校友钱学森在大会讲话的还原样背得烂熟:“滑、膏、万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


钱学森也永远铭记附中如何注重锻炼了他的实践能力;教化学老师允许他单独进实验室去做试验;教生物的于君实老师,常带领他们去野外采集标本,教他们解剖蜓蚓、青蛙。有一次,他把学森叫去,给了他一条蛇,笑着说:“把它制成标本不挺好么?不过这事第一要胆量,第二才是制作技术。"


钱学森头脑聪明,加上目标明确,勤奋而又得法,他的学习成绩门门优秀。上高中时他选了理科,同年级经常举行会考,统一命题、评分。得满分的常有奖品(墨盒、镇尺等),同学戏称他“电灯泡”,意思是光亮耀眼。钱学森和方贤齐、黄崇智,学业上并驾齐驱,被称做“三杰”。


钱学森兴趣广泛,他画的史前动物挂图一直被做为教具保存。他经常到图书馆借书,一本讲了“相对论”的小册子使他知道并且崇敬起科学大师爱因斯坦。


最使钱学森难忘的是语文老师董鲁安。董老师既教他语言文学知识,又指导他怎样处世做人。董老师从来不讲死知识,他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借题发挥,把学生的眼光心思引向社会,引向时局。北伐军的战况呀,孙中山逝世引起的震动呀,“三一八”执政府门前的大流血呀,李大钊被杀害呀……他讲时慷慨陈词,壮怀激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钱学森和他的同学记得,董老师还给他们详细地转述了鲁迅先生的话。寒假期间校友会有幸聘请到鲁迅先生来校演讲,后来讲话稿发表在附中编印《校友会刊》上,题目是《未有天才之前》。鲁迅先生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因为给教师讲演,他便特别强调了培植天才的问题。提出了“要做泥土”的深致思想。董老师引了鲁迅先生的话:


“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董老师幽默地笑着说:“我就算一撮泥土罢!”


当时的师大附中办学条件并不很好,不能为学生提供食宿。路远的学生,午餐大多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铺吃些炒饭、炒饼、炒面之类,也有的在校门口小摊上买些烧饼、油条或麻花充饥。午饭后,大家在教室里互相交谈国家大事和各种科学知识。钱学森曾说,当时一走进师大附中,就感到一种气氛,一种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气氛,自己就是在这种气氛中被熏陶出来的。


师大附中当时虽然办学经费不足,有时连教职工工资都发不出,但全校师生在林励儒校长领导下,努力工作。实验室整天对学生开放,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多门选修课,到高中二年级又开设第二外语。钱学森当时除学英语外,选修了德语。


1991年钱学森在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颁奖大会上讲话时说:说起旧事,我还非常怀念我的母校北京师大附中。我从1923年至1929年在北京师大附中念书,当时附中的高中分文理科,我在理科,我今天说了,恐怕诸位还不相信,我高中毕业时,理科课程已经学到我们现在大学的二年级了。钱学森非常热爱师大附中。他曾对人说,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6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他说,上海交大4年,实际上就学了2年,后来考取公费留学,靠的主要是在师大附中打下的基础。


冯·卡门的得意弟子

大洋彼岸二十载功成名就只为报效祖国


1936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考取了冯·卡门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冯·卡门是美国航空科技领域的权威,也是声震全球的科技大师。当时,冯·卡门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喷气式飞机飞行速度超过音速继导弹发射和火箭事业上。人们把冯·卡门称为“超音速飞行之父”。


钱学森获得博士学位后,导师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工作。很快,钱学森便在数学和力学这两个领域崭露头脚。钱学森与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一一钱学森公式”。冯·卡门率先提出了高超声速流的概念,又由钱学森科学证明了这个概念。它的提出和证明为飞机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国际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推出的V2导弹给西方以很大震动,美国立即将研制火箭和导弹列为重要的科研项目。由于钱学森的学识与创新精神,他成为美国第一代火箭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钱学森成为美国公认的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先驱。美国科技界高度称赞钱学森所作的“巨大的、无法估价的贡献。”一位美国海军将军曾这样评价钱学森:“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的上五个师。”


1947年2月,年仅37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一位正教授,也是终身教授。这是许多人朝思暮想的职位,不仅可以享受优厚的工作、生活待遇,而且表明钱学森在美国前途无量。然而,无论是名与利都无法泯灭钱学森的那颗爱国心。他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准备有朝一日回到多灾多难的中华热士。


钱学森后来回顾在美国的经历时说:“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之后用。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他们感到很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魂牵梦萦,归心似箭,美国人决不肯为红色中国白白奉送“五个师”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激动的彻夜难眠。他归心似箭,毅然决定返回中国。钱学森不动声色地与中国学者商量归国的计划。


当美国当局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时,他们开始千方百计进行阻挠。美国军界的一些同事劝阻他不要回国,一些好心朋友也劝他不要轻易离开美国。一些头面人物也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美国当局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l950年7月美国军方无理吊销了钱学森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件时期无法在从事喷气机推进的科研工作。此举使原本计划暑假期间回国的钱学森决定立即提前回国。他不顾危险,预定了飞机票,并将行李装上驳船,做好了托运准备。


对于钱学森的坚决态度,美国军方公然威胁到:“我们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无论在那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师。我们决不能把这五个师白白奉送给中国。”


美方的蓄意阻挠,不仅没有削弱钱学森的回国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报国信念。他只身前往五角大楼海军次长丹尼尔·金波尔的办公室,提出:“次长先生,我准备动身回国。”


“这是为什么?”金波尔故意表示惊讶。


“你们很清楚我受到的迫害。联邦调查局捏造我‘间谍’的罪名,并吊销了我接触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件,我已无法进行科学研究。为此,我决定回国。”


1950年8月23日子夜,钱学森一家依然登上从华盛顿飞往洛杉矶的飞机,然后从洛杉矶转乘加拿大班机回国。但当钱学森刚刚走下飞机,美国移民局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扣留,严禁他离开美国,并强行送回加州理工学院。从此,钱学森全家人处处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严密监视,并随时受到突然搜查,他的行李也受到美国海关的非法扣留。某些新闻媒体公开造谣:一名“共产党的高级间谍”携带机密文件企图离开美国。


五载抗争,历经磨难,去意始终不改,海外赤子终于重返故土


不久,美国当局又突然将钱学森囚禁。连续审讯十余天,他的体重竟减了十多公斤。为了保释钱学森早日出狱,加州理工学院的进步人士联合上书美国国会,表示抗议。美国当局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把钱学森释放。他虽然被释放了,但却失去了人身自由,行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电话也有专人监听,经受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折磨。在艰辛的五年中,钱学森先后五次搬家。在他的家中总是摆着三个小箱子,以便重获自由时能够立即返回祖国。在险恶的环境之中,钱学森与l954年完成了30万字的《工程控制论》一书。《工程控制论》出版后,立即引起科技界的一致瞩目,它不仅标志着工程控制学的创立,也奠定了钱学森作为工程控制论开山鼻祖的历史地位。然而,当时钱学森写这部书的主要目的是写给美国当局看的,目的告诉美国当局他已经改变了科研方向,以便减轻对他的关注和监控,为回归祖国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新中国无时不在牵挂着海外的中华儿女。1955年6月,钱学森的一封信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中,钱学森在信中表达了早日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愿。周总理十分关注此事。


同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首次大使级会谈。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允许钱学森全家离境。得到通知,钱学森和家人欣喜若狂。


1955年9月17日,与美国当局整整进行了五年艰苦抗争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归的航程。


励精图治,科技报固,“两弹一星”打造中华民族钢铁脊梁


1955年11月,钱学森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学森任第一任所长,直至70年代后期。


在钱学森倡议下,中国应用与理论力学学会在1957年正式成立,钱学森被一致推举为第一任理事长,以后又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


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讲授星际航行概论和物理力学。


1956年春,钱学森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在会上发言。2月1日晚,毛泽东主席设宴招待全体委员,并特别安排钱学森同自己坐在一起,进行了亲切的谈话。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时刻,它表示钱学森从体委员,并特别安排钱学森同自己坐在一起,进行了亲切的谈话。这1995年10月8日回到祖国后,已全身心地投入了一项新的事业。


1959年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钱学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被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1961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大会,一致推举钱学森为首任理事长。


1957年钱学森在哈尔滨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时,院长陈赓大将专程从北京赶回哈尔滨接见他,陈赓问钱学森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大将说:“好!就要你这一句话。”这次谈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1956年2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作为一个刚刚回归祖国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怀着对新中国国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给党中央、国务院写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当时为保密起见,用“国防航空工业”这个词来代表火箭、导弹和后来所称的航空航天技术)。在这个报告中,他对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提出了长远的发展规划、措施和步骤,成为指导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最早文献。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元帅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并且建议在航空工业委员会下设立导弹管理局,钱学森任总工程师;建议建立导弹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很快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正好是钱学森回归祖国一周年的日子,聂荣臻元帅亲自主持五院成立仪式。这一天也是对新中国156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导弹专业教育训练班的开课纪念日,钱学森主讲《导弹概论》。在1942年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技术训练班授课14年之后,钱学森为能在自己的国家培养新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技术人才授课,感到无比激动。这批受训的大学生,后来成为我国火箭、导弹与航天技术队伍的骨干。从此,中国的火箭和导弹研制工作得到了迅速推进。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在戈壁滩沙漠腾空而起;1964年中国的中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我国箭载原子弹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枚箭载原子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13年,中国仅用了2年多;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在酒泉发射场进行,导弹飞行正常,原子弹在预定的距离和高度实现核爆炸。这次史无前例的试验,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用于自卫的导弹核武器。第二天即1966年10月28日的《纽约时报》,用这样的文字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一位15年中在美国接受教育、培养、鼓励并成为科学名流的人,负责了这项试验,这是对冷战历史的嘲弄。1950一1955年的5年中,美国政府成为这位科学家的迫害者,将他视为异己的共产党分子予以拘捕,并试图改变他的思想,违背他的意愿滞留他,最后才放逐他出境回到自己的祖国。”


1970年4月24日,重量为l73公斤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五一”节晚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钱学森、任新民等参加研制的代表。这颗卫星向全世界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了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钱学森学识渊博,他还是新中国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传统的控制论发展为一门全新的前沿学科——工程控制论,将中国国防工业和航天工业归纳升华为系统的工程理论,并应用到军事运筹、地球表层和生态环境等科学领域。此外,钱学森对哲学、艺术、医学,特别是音乐,都有相当的造诣。


钱学森1965年2月15日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68年兼任中国空间研究院第一任院长,1970年6月12日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7月任高级顾问)。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79年钱学森荣获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The 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


1985年,钱学森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人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4月11日,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增选钱学森为副主席。两个月后,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选举钱学森为中国科协主席。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5年1月12日,钱学森荣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杰出贡献奖。l999年9月18日,江泽民主席亲自授予钱学森“两弹一行功勋奖章”。


钱学森把科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由于钱学森对科学事业的重大贡献,人民感谢他,并给予了他应有的崇高荣誉。


作为一代科技巨星,钱学森的爱国情操和献身科学的坚定信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强国道路上时代精神的象征。


(根据《水·泥土·阳光一一钱学森人之初》《科学家钱学森在宣武的日子》《钱学森生平简介》《钱学森的报国情怀》4篇文章综合编写。)

上一篇:赵世炎―21岁的少共领袖 下一篇:钱玄同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总机:86-10-83193000
邮箱: sdfz@bjsdfz.com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办事指南 快速连接

? 1901-2023 北京师大附中. 京ICP备1402035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61号

访问人数:

本站支持IPv6访问

云浮市| 保靖县| 尉氏县| 青田县| 凯里市| 蒲江县| 夏邑县| 双桥区| 长泰县|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