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甘英,广东梅县人,1921年4月生于北平。北京师大附中1937届毕业生。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四、第五届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全国妇联活动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她从事国际妇女工作30余年,出访过40多个国家,率团参加过世界妇女和平大会等十多次重要的国际妇女会议,并且代表中国妇联担任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中的中国委员和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年幼多舛,自强自立 |
黄甘英的故乡在广东的梅县,1921年4月生于北京。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战时期,军阀混战,各派系相互争斗。黄甘英从小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幼年的时候就不幸失去了父亲,和母亲艰难度日,可是没过几年连相依为命的母亲也离她而去,黄甘英彻底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
悲惨的身世不仅没有打垮年幼的黄甘英,反而使得她幼小的心灵在种种磨难下练就出一份不屈不挠的韧性来。她忍住父母双亡的巨大悲痛,发奋读书,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北京师大附中的大门,成为当时北京师大附中(男校)的最后一届女学生,并和张洁珣、王光英等人成为同班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进入北京师大附中以后,黄甘英更是一刻都不曾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早早就出门上学,从不迟到早退,每一节课都认认真真,听课一丝不苟,并且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直到毕业前,她每一科的成绩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是同学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
投身革命,无怨无悔 |
1935年12月9日,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的“一二?九”运动。黄甘英当时年仅14岁,不甘沦为亡国奴的她也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示威游行。这次“一二?九”运动彻底改变了黄甘英的人生轨迹,从那以后,她一方面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开始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从此踏上了艰难的革命道路。 |
1936年黄甘英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了一名不惧死亡,不畏艰险的革命斗士。1937年9月,她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
1938年黄甘英到了冀南抗日根据地,凭借先进的政治觉悟、出色的谈吐和优秀的办事能力,获得了党内同志的一致认可,在威县担任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妇委书记,后来又因不俗的表现转到了垂阳县担任学运部长。 |
随着农村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黄甘英在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并且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深切爱戴。1943年她又调回北京,专门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 |
妇女工作,一生志愿 |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中,在国民党残酷镇压下的城市地下工作中,在国际反帝反殖反霸的风云变幻中,她是勇敢向前从不低头的斗士。可是与上前杀敌的战士不同,她的战场更多的是在后台,1948年下半年她被调到平山县中央妇委工作。第一次做妇女工作的黄甘英意识到,妇女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和她此前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不同。她出现了一些动摇,这时邓颖超大姐把她“骂”了一顿:”你是妇女却不愿做妇女工作。这话讲得没出息,难道你想等着让男人来解放妇女吗?”黄甘英从没见过和蔼可亲的老大姐这么严厉,觉得心服口服,从此立下了做一辈子妇女工作的志愿。 |
她开始挨家挨户地探访,体察民情,她发现乡村的妇女大多比较传统和保守,遵从三从四德,自幼裹着小脚,每日只识务农干活。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受过良好知识教育的她深切地感受到,只有用生动的事例来感动全乡妇女,用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带动全乡妇女,才能促进她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于是她就常常召开全乡妇女座谈会,大家在一起畅谈生活、理想,张家的媳妇有困难就带动全乡妇女每人帮一点忙,李家的媳妇不识字她就带动全乡妇女一起学认字。 |
做了一年妇女工作的黄甘英此时意识到,中国这么多的妇女,可是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帮助她们,引领她们,黄甘英意识到了成立全国妇联的必要性。于是她开始积极上书写报告,积极为全国妇联的成立努力奔走。终于1949年4月全国妇联的机构正式成立,黄甘英因为之前出色的工作表现先后被评为全国妇联的组织部科长、副部长,城市工作部副部长。1954年1月至1956年5月任全国妇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56年5月至1957年10月任全国妇联国际部副部长,1957年10月起任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部长。 |
文革岁月,惨遭压迫 |
1961年5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黄甘英担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兼国际部部长。后来她因不满“四人帮”横行霸道,便勇敢地站出来同“四人帮”进行斗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结果被诬陷为特务,受到残酷迫害,被关押在秦城监狱达十年之久。 |
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不仅极大地摧残了黄甘英的身体,更给黄甘英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创伤。当她被释放出狱时,脚几乎不能走路,嘴不能说话,大脑不能思考。中央领导非常关心她的病情,把她安排在当时医疗条件最好的北医三院住院治疗。 |
事后黄甘英回忆:“医生除了每天给我做体能恢复训练外,就是让我不断地读报纸,直到能背为止。别人念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我的脑子却是空的,怎么也记不住。”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她能背诵越来越多的东西。当她出院时,她的大脑基本上恢复了健康。恢复健康的黄甘英却没想到,将要面临着一场艰巨的挑战:三位和她一样在“文革”中被诬陷的同志,请求黄甘英帮她们平反昭雪。有人警告黄甘英,让她少管闲事,但是黄甘英毅然接下案子并最终帮那三位同志平了反。 |
中央为黄甘英平反后,她继续留在全国妇联工作,曾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并被第四、第五届妇代大会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 |
巾帼风采,国际扬名 |
黄甘英从事国际妇女工作,是在她从“文革”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身体也完全恢复健康以后开始的。根据黄甘英后来回忆:“邓颖超和康克清两位大姐见我完全康复,就安排我继续在全国妇联负责外交方面工作。这个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外事来访,应对记者招待会,脑子不好是绝对不能胜任的。” |
黄甘英从事国际妇女工作距今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出访过近五十多个国家,率团参加过世界妇女和平大会等十多次重要的国际妇女会议,并且代表中国妇联担任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中的中国委员和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国内曾多次接待一些国家的元首夫人和国际知名妇女。为发展我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国际反帝反殖反霸、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黄甘英的名字还被收录进中外著名妇女的名册中,被誉为“著名的国际妇女活动家”。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中,黄甘英每一届都担任全国妇女代表,并且选举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现在还担任全国妇联国际活动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为了全程参加第九届妇联大会,黄甘英宁可带着呼吸机,她说:“妇联的工作确实在与时俱进。我记得第一届时只有四百多个代表,现在已经一千多名了,而且代表来自各个领域、团体。妇女工作越做面儿越宽,也越活跃。我已经八十四岁了,所以很珍惜这次机会,我是从一到九届妇联发展历史的见证人,看着中国妇女事业一步步前进。” |
发挥余热,助力统一 |
虽然黄甘英从小在北京长大,但是她始终不忘自己是客家人,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客家话,以便于在各种世界客属联谊会上用地道的客家话交流。 |
黄甘英第一次参加世界客属联谊会的时候,她就用长期从事外事工作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化解了一场矛盾。当时会议有一项议题是挂不挂国民党旗的问题,黄甘英不顾阻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着嗓门说:“我们从北京来,路途遥远,不是来跟你们吵架的,是想和大家共同开一个团结和睦的大会。我们要求不挂国民党党旗,也不能要求你们同意挂共产党党旗,我们可以折中一下,是否可以挂一面客属联谊会的会旗?”会场上安静了几分钟之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场上一致同意这一提议,从此,世界客属联谊会都是挂会旗,这与黄甘英的据理力争是分不开的。 |
黄甘英充分利用自己从事外事工作的经验和资源,发起成立了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圆了她要弘扬客家文化,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为国家、为家乡尽力的梦想。当台湾陈水扁抛出所谓“去中国化”、“公投”等言论,企图分裂祖国时,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同香港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访京团共同发起“全球客家促进中国统一大联盟倡议书”,反响强烈,签名达到150万人之多。 |
黄甘英现在退休多年,仍然发挥余热,不顾路途的遥远和体力的不支,到处奔波,出席各种客属联谊会和两岸交流会,致力于客家文化的传播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她说:“对于我们这个客家的事业,我是特别有感情的,现在咱们多做做台湾的工作,所以凡是能够做上台湾工作的,我都是要到位,要去的。” |
心系故土,助力发展 |
建国以后,黄甘英始终心系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黄甘英的家乡在广东梅县水车镇灯塔村,过去乡亲们出门赶集要坐摆渡,很不方便。黄甘英多方筹备,终于在梅州修成了第一座“水车大桥”,修建了长达60多公里山区公路,使穷困山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乡亲们敲锣打鼓庆贺,到处说:“姑婆修桥铺路功德无量”。乡亲们还牵出黄甘英祖父和父亲修桥的佳话,于是当地盛传黄氏三代铺路修桥的典故。 |
黄甘英结合自己几十年的革命战斗历程,教育乡亲要矢志不渝,奋发创业。她说:“黄氏家族历来有扶危济困助学的传统美德,今人要承袭前人的作为,以光宗耀祖,报效国家为光荣使命。” |
不忘坎坷,自传育人 |
2009年4月14日,《黄甘英自传》座谈会在京举行。黄甘英以八十七岁的高龄,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本自传,记录了她自己坎坷奋斗的一生。 |
在谈到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自传时,黄甘英说:“我那么大岁数了,我是得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点什么东西了,所以呢,我才决心把这本自传(写出来),让所有的年轻人知道我们这些老一辈是怎么走过来的,鼓舞一下年轻人在这方面的斗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赠送了一架“神舟六号”飞船模型给黄甘英,北京梅州人海外联谊会很多会员通过书写对联的形式表达对黄大姐的敬佩,有人写到“胸怀壮志,赤胆救国,不屈不挠铸铁骨;身担道义,衷心为民,无怨无悔慰平生。”梅县分会秘书长杨勋烈写了一对藏头联送给黄甘英和张文松夫妇:“甘苦著雄文,传记人梯无怨悔;下联是英豪伴劲松,诗吟轶事颂河山。我的意思是,上联第一个字是甘,下联第一个字是英,对联里叫鹤顶格。著雄文的文,伴劲松的松,文松就是她的爱人,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两位革命伴侣一路走过来的。” |
她的好友曾平用黄甘英的老家梅县水车墟的名称赞扬她的精神:“她是梅县人,梅花是梅县的特征,梅花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不怕寒、不怕霜、不怕雪,越寒越绽放地更加鲜艳。她又是水车墟人,水车,一方面是脚踏的,一方面有水就会自动运转,运转就是为了灌溉、为了农业发展、为了人民。” |
至于说这本自传写得太短,黄甘英说,如果把自己经历的事都写出来,就是十万字也是打不住的。不过,黄甘英还是希望这本短短的自传能够对现在的年轻人起到激励和教育作用。她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要多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够像老一辈人那样挑起重担。“我当时写这本书时也就是有这个意识,就是要让所有年轻人知道,我们老一辈人是怎样走过来的,让他们读了这本书,能够激发起为祖国的强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
回忆她投身革命的坎坷一生,黄甘英说:“我和所有革命者及其他黄氏家族的献身革命的成员一样,始终怀着对党坚定的信念。” |
这就是刚烈睿智、无怨无悔的黄甘英,把毕生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妇女事业的黄甘英,为党、为国家、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一生精力的黄甘英,我们诚爱勤勇的附中人! |
李梦老师根据以下资料综合编撰: |
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客家天地》节目,主持人熊雪,2007年4月 |
②.龚晓村:“刚烈睿智的黄甘英”,《新天地》月刊,2006年第9期 |
③.中央电视台新闻:“《黄甘英自传》座谈会在北京举行”,2007年4月 |
④.人民网:“黄甘英:黄氏宗亲要为国家发展作贡献”,2005年12月 |
⑤.百度百科:黄甘英词条 |
⑥.中国新闻网:“巾帼风采:九届中国妇代会的历史见证人黄甘英”,2003年8月 |
⑦.客家相亲网:“无悔人生世代传颂——《黄甘英自传》座谈会在京举行”,2007年6月 |
⑧.健康时报:睿智不减常练"脑"——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黄甘英,2005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