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产精国品免费入口网页_100款禁用黄免费a尿道口_忘忧草仙踪林仙二区蜜芽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关广岳

【编者按】关广岳,(1924—2020)奉天(今辽宁凤城)人,满族。我国著名地质专家。北京师大附中1943届高中毕业生。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工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地质教研室主任、副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冶金地质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前寒武纪矿床研究,提出变质热液成矿作用和金属综合物迁移等观点。撰有《论变质作用在鞍山式铁矿床富矿形成上的意义》等论文。1950年首次带领学生在山东发现恐龙蛋化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广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专家,他在北京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地质学,但他对地质学产生浓厚兴趣,走上地质探索之路,却缘于他在北京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

关广岳先生谈到,早在初中二年级时他的志愿已经确定了,父母也都很理解他,虽然他们不太清楚这个专业究竟是做什么的。师大附中当时开设了很多特别的课程,这在别的学校是没有的。读初二时,师大附中开设了一门矿物学课,每周只有一个课时,期末也不考试。关先生说:“我被老师向我们展示的那盒矿物标本所吸引,爱不释手。课后向老师请教,哪个专业是研究矿物的。老师告诉我这是地质学系的一门课程。”于是,关先生就萌发学习地质专业的念头。关先生还说“那个时候师大附中图书馆的地质藏书有限,也就十来本。他都一一借来翻看,虽然不懂,却也能说几句术语。有了兴趣,就好像中了邪,虽然没入迷,却立下志愿,将来如果能考大学,一定报地质系。虽然也知道地质学毕业后的出路不如工科好解决,但也顾不上了。下定决心,学习有成,还怕找不到工作?”

关于地质学科,关广岳先生语重心长地说:“无论解放前还是现在,都属于不那么吃香的专业。”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师大附中的学生规模还不是很大,关先生那届高中毕业生,三个班大约80人。当时一小半同学找工作去了。剩下50来个人考大学,多数报考工科,少数人进入文理法医农各科。当时没有统考,各个学校都是自己招生。当时北京师大附中毕业生均有资格免试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但真正去的不多,只有十多个同学。关广岳先生因为立志学地质,也没找人商量,径直报考北京大学地质系。在进入北大之后,关老在专业课学习上也有挑拣,感兴趣的课程在自学上加码,考分就会高很多,总在90多分,缺乏兴趣的保持70—80分就满足了,绝不争取全优。看来关广岳在学习上还是有取舍的,而这取舍的标准就是兴趣。

事实上,在后来地质学之路上,关先生虽然走得艰辛,但终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面对这一切,关先生念念不忘的是师大附中使他萌发了对地质学的兴趣,北京大学把他培养成了专业的地质学人才。

自学是最重要的能力

在北京师大附中的几年中,关广岳先生的最大收获是培养了兴趣、开阔了视野、打好了基础。这为他以后在北大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和学习方法的准备。在关老一生的学习生涯中,他觉得掌握了自学这个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广岳谈到,在北京大学的四年学习中,基础课还好办,指定了教科书,加上中学有基础,只是内容有所加深罢了,并不难。但专业课可苦了他们这帮刚刚踏入大学门的小青年。既无教科书,也没有教学大纲。理科各系新生都接触到专业课,地质系就有两门。教授只是在黑板上写下几本英文参考书名,手里拿个小纸条,就开始讲课。关老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真有点发蒙,忙着笔记,先生在黑板上只是写几个英文专业单词,我们忙着照抄。眼睛、耳朵和手一起忙活。一堂课下来,满头是汗,本子上却没几个字。好在当时没有两节课连上的习惯,给我们充裕的课后复习时间。更没有答疑环节。虽然弄到几本书,也无法预习。何况教授按照他自己的思路讲课,参考书还不能满足需要。不少内容得跑图书馆,查阅有关杂志。过了一个多月,总算摸着点大学学习门道,逐渐养成了跑图书馆的习惯。”

关老在北大学习期间继续保持了在附中养成的常去图书馆的好习惯,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三条线”生活:课堂—大学图书馆(有时北京图书馆)—宿舍。自学习惯就是从图书馆开始的,这一点从在附中就养成了,一直到北京大学的四年,图书馆是关老最常去的地方。关老特别提到图书馆是代表大学水平的标志,图书馆不在于藏书多寡,而在于品种齐全,能否适应各个方面的需要。图书馆是探求新知的地方,不是复习旧课的场所。千万别把海洋变成一个小河沟。应当包罗万象,而非有所偏重。学生只靠课堂那点东西,就能成材,那是妄想。课堂上讲的东西都是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只有实验室和图书馆才是扩大知识面,深化知识结构的场所,更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最佳场地。

关老谆谆教诲道:“自学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益。我的自学是逼出来的,喜爱买书和读书的毛病也就这样养成了。至今年逾八旬,痼疾仍然未改,只是从专业书刊,改变为小品之类杂书而已。”

竞争是造就人才的方式

关老的从学经历和工作经历还告诉我们:竞争是永存的,“物择天演”乃必然规律,没有竞争哪里来得生存,不断学习就是竞争的需要。

关老大学毕业时值1947年。当时内战正炽,是三大战役的前夕。国民党统治区民生凋敝,物价猛涨。全国所有地质机构也在缩编。北大地质系不留助教。关老所在班级的9个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好在北大给我们讲授矿物学和晶体光学的教授在青岛山东大学任地质矿物系主任,刚刚开办一年,还缺人手,来信问关老和他的另一位同学是否愿意去山大工作。这对关老和他的同学来说可是一个喜讯,这个好消息在同学中一传开,大家都为他们高兴。关老也不再犹疑,同意应聘。那时大学教师都是一年一聘,如果不愿意呆下去,可以另谋高就;学校不想要你了,可以解聘,或不再发聘书。关老和他的另外一名同学作为新助教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干了三年,每人教两门课程,关老负责的是矿物学和构造地质学,从实验准备到指导集于一身,整日里非常忙碌。第二年是除构造地质外,加上另外一门高等矿物学(晶体构造学)。第三年除去继续指导两门实验课外,关老还登台给土木工程系学生讲授《地质学》。讲台是一个极有挑战性的神圣的地方,除了要给工科学生讲课,还得联系工程实际,因此,这对关老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出乎人意料的是,在讲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竟然没提什么意见,但关老自己却感到知识的不足,萌发继续深造的意愿,正好哈工大招研究生,关老去信打听,居然收到同意接受他的回信。山东大学系主任也同意了这位有志青年去哈尔滨读研究生的辞呈,关老从此顺利地从一名助教,转变成研究生,开始新的学生生活,从每个月八袋面粉的津贴,改变为享受120分的研究生助学金,开始走上一条新路。

到哈工大去读研究生是1950年5月的事情。这时关老才理解当时北大老系主任在关老递交毕业论文的时候,希望他留下来做研究生的深意,由于关老对古生物学方向不太感兴趣,婉言谢绝了老系主任的美意。每每回想起这段经历,关老都非常怀念那位恩师。在谈起地质学时,关老总是兴致勃勃,他告诉我们,这些年我国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探明了品种比较齐全的矿产资源,发挥了工业先行官的作用。目前我国不少矿产的储量跃居世界前列,在地质研究方面也取到了不少成果。但关老还是会语重心长地告诫后辈们,我们习惯于将基础工作局限在地质科学如地层学、构造学、岩石学等,而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是诸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的交叉,地质学与应用技术学科的渗透,都是促进地质寻矿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期不被人们重视的“思维”是地质学不断发展、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地质学的发展史不同于其他科学,地质学的思维形式也有别于其他科学。

关老每每谈起过去的经历都会谦虚地说,他在大学里学习、工作了62个年头,一直没离开过校门,社会经验不足,个人经历有限,大学生活又是在战争年代,环境不同,想法各异,也许连参考的价值也不存在了。而关老谦虚的美德也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张永涛老师根据东北大学学报——关广岳先生的演讲和关广岳先生的回忆文章《大学六十年风风雨雨》综合编撰)

上一篇:北京市首批中学数学特级教师——韩满庐先生 下一篇:新中国立法工作的“活字典”——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顾昂然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总机:86-10-83193000
邮箱: sdfz@bjsdfz.com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办事指南 快速连接

? 1901-2023 北京师大附中. 京ICP备1402035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61号

访问人数:

本站支持IPv6访问

三门峡市| 鄱阳县| 电白县| 玛多县| 彭泽县| 界首市| 章丘市| 衢州市| 明光市| 盐亭县|